ID的人格

[复制链接]
查看2770 | 回复0 | 2011-10-23 22: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现实中,社会心理学对于人格的假设,总脱不去一个“内在一致性”的设定。也就是说,认为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因其性格是协调的,因此是有规律的。不管是理性人、社会人、道德人还是行政人,也不管是X理论、Y理论,都有这样的倾向。
可在网络上,这样的假设可能不再具有相应的解释力。大量的经验观察告诉我们:ID的人格可能是多元的。
一、 肉身与ID的人格表现可能不同
不管人们来到网上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也不管这种目的是高尚的还是龌龊的,有一点几乎可以确定:只要网名不是真名,而真名也并不是在网上那么有名,则ID性格与其现实表现总会有相当的不同。
ID完全可以比现实身份更自由、更放松、更有足够的精力化装或克制、更有心情娇情、更有动力包装、更无约束或道德自觉,这一切使得ID可以比现实中更善或更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打造一个完全不象自己的影象。
也不排除“欺骗”:将ID看作是自己在道德上的升华,他可以尽力维持一个尽善尽善美的ID形象;为了发泄心中的“魔鬼感觉”,他可以制造一个人人唾骂的垃圾。
一个简单的例子:某个ID在讲述他在现实中的故事时,即是他用了自己的网名。版友们仍然习惯于认为他写的是“小说”——网上小说的概念也很宽泛吧。
二、 ID本身也不一定要服从既定的规律性
ID毕竟不同于现实中,与同事、与家人、与陌生人交往,都有一股无形的道德力量在约束你。而ID,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以及与不同的网上关系“说话”,在不同主题或倾向的坛子上“发言”,写不同类型的“贴子”,不同的心情状况或在不同的发贴背景中,一个ID都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不管是多么“自律”(比如坚持不骂人)的ID,也很难如同在现实中“乾坤朗朗”、神明时刻在左右的那种谨慎,一不留神就会做出很不一致的行为来。
三、 ID之间的行为、性格和倾向可能大相径庭  
ID俗称马甲,一个肉身的网人可能会有多套。换马甲也是一种文化,也可能出自五花八门的动机。暂时不为别人所知的其他ID,极有可能就是为着与主要ID、常用ID、名ID相区分而设的,“换换心情”的背后极有可能就是换换性格、换换身份、换换角度的代名字。加上网络上的所谓友情、爱情并没有多少坚实的基础,有些人的ID是你的战友而他的其他ID是你的敌人的可能性都是很大的。有的人在版上十分“灵活”(没有起码的取名规范、“道德”底线),视换马甲为儿戏,忽而是男忽而是女,便更是“防不胜防”。
四、 名ID的价值
故意“蒙面”的ID,可以给自己的行为一千种解释,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保存自己骚扰别人”的游戏心态。以十分恼人并不为一般光明ID所齿的“苍蝇”行为(蒙面拍砖或捣乱)出场,就更是马甲文化的“极品”,很有研究价值。
因为多ID成为可能,而同时打造几个名ID的可能性又是太小,因此好多人都着力经营自己的一个常用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ID,我们可以称之名ID。这种ID发展到相当阶段,其“谤誉度”甚至超过现实身份而大有价值:广告价值与专业价值。这也是一种影响力,一种因为他的一惯表现而使其ID升值的机制。这种价值有时还具有道德意义,比如某个ID可能就是公正、绅士派、名流气的化身。
这样的ID,其人格表现应该可以接近甚至超越现实中的人。网络上的名流ID,也许更符合“内在一致性”的假设。
热帖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