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数控系统技术进展

[复制链接]
查看1417 | 回复2 | 2011-9-3 14: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智能数控系统技术进展
  
  作者简历:王耀南,1957年11月出生于云南,1994年获湖南大学工业自动化博士学位,1994~1996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中国智能机器人学会理事,IEEE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信息处理与模拟学会常务理事,863/CIMS专家。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控制、智能数控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检测、图像识别与机器视觉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方面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0余篇,专著4本,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一、概述
  1?智能数控系统技术内涵
  智能数控系统技术是研究将被加工件的几何信息和加工工艺信息等经智能化交流伺服系统处理,转换成一系列运动、动作指令,输送给伺服电动机来完成工件加工的一门技术。
  2?智能数控系统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在先进制造技术中,智能数控系统技术是柔性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最重要的基础技术,具有智能化交流伺服系统的数控机床对通用加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为单件、中小批量常规零件或常规复杂零件的加工提供了高效的自动化加工手段。
  二、智能数控系统技术前沿分析
  1?21世纪初十年的需求
  高精度、高速化、高柔性化、高可靠性、复合加工功能、智能化和基于工业PC机的开放式的智能数控系统。
  2?智能数控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1)能进行高速、高精度和多轴(5轴以上)联动加工。
  (2)高可靠性。
  (3)具有一定智能化能力。
  (4)有完善的监控和诊断能力。
  (5)易于进线或联网。
  (6)简化编程和能进行图形仿真。
  (7)可控制多种外围设备。
  3?智能数控系统技术发展前沿分析
  高性能智能化交流伺服系统的研究是智能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前沿。将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模糊逻辑及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系统与现代交流伺服控制理论方法相结合,研究适合高性能智能化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分层递阶智能控制、定性与定量控制的协调方法、模糊神经网络并行学习算法、智能容错鲁棒控制器设计及智能控制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使交流伺服系统的性能达到快响应、高精度、鲁棒性及高可靠性智能化的目标,并能在高精度数控机床中得到应用。
  4?智能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特点
  (1)选用高速32位处理机,采用高速高精度采样插补,大幅度提高采样频率,根据被插补曲线曲率的变化,自适应地调节进给速度并自动进行加减速控制。
  (2)采用智能化交流伺服系统,实现多轴控制。
  (3)采用基于工业PC机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彩色CRT图形显示,人机对话及自动诊断功能,具有多种监控、监测和补偿功能。
  (4)有很强的网络功能,系统化功能和通信功能,实现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化。
  (5)采用转角棗线位移双闭环位置控制,实时映射加工控制以及位姿自适应控制。
  三、智能数控系统重要技术分析与预测
  1?智能数控系统技术概要
  (1)高可靠性。选用高速的586、686等新型高性能CPU作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CPU主要完成系统管理、人机交互、动态显示、预处理和插补计算等任务。提高系统集成度,严把质量关,在软件设计、电源设计、接插件设计、接地与屏蔽设计等方面采用强抗干扰、高可靠性设计,从而全面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高精度控制。数控系统的控制精度,是保证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关键。数控系统对机床的各坐标轴采用高精度智能化交流伺服系统驱动控制。高精度智能化交流伺服系统由智能控制器、自动检测和自动识别技术与586或686微机、新型功率电子器件(IGBT)的逆变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式位置传感器、SPWM以及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或笼型异步伺服电动机构成。利用知识工程、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实序逻辑模型、模糊Petri网的原理和方法,建立适合于复杂交流伺服系统的知识结构,广义知识表示及知识的自动获取方法,为综合智能控制提供信息基础。将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所具有的特性(自学习、自组织、自识别)集中于交流伺服控制器上,设计出不依赖于对象模型的智能控制器,这是智能化交流伺服系统的基础。
  (3)操作方便。在操作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触摸屏操作功能及语音提示功能,使系统的使用更加方便。
  (4)加工信息获取的自动化。在加工信息获取方面,往上实现CAD/CAM/CNC一体化,使复杂工作的加工更加容易;往下增加实物映身加工功能,实现无程序数控加工。
  (5)功能先进。一方面采用新型现场总线联网技术,增加网络实时控制功能,使数控机床可以方便地组成生产线,由中央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提高机床的运行效益,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构成FMS和CIMS;另一方面采用位姿自适应控制功能,使单件小批量工件加工时,无须采用精密夹具或进行人工找正,提高加工过程的敏捷性。
  (6)模块化开放式结构。系统软件及硬件均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不仅使系统配置灵活,可适用于车床、铣床、钻床、磨床、加工中心及电加工机床等各类设备,而且还使系统易于扩充功能和升级。

热帖推荐
yhm321 | 2014-10-4 00: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pmr68 | 2014-3-25 09: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