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

[复制链接]
查看1379 | 回复2 | 2011-9-17 10: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一)电流值(工频)
?      感知电流——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如轻微针刺,发麻。
?                              平均(概率50%),男:1.1 mA  ;女:0.7 mA
?      摆脱电流——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                       平均(概率50%),男:16mA;  女:10.5 mA
?                        最低(概率0.5%),男: 9mA;  女:   6 mA
?      室颤电流——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             I颤 =  50    mA               适用于当1s ≤ t <5s时;
?              I颤 = 50/t   mA              适用于当0.01 s< t <1s时。
(二)电流持续时间
?      t↑ → 吸收电能↑ → 伤害↑
?      t↑ → 电流重合心脏易损(激)期,危险↑
?      t↑ → 人体电阻↓→ 人体电流↑ → 伤害↑
?      t↑ → 中枢神经反射↑ → 危险↑
(三)电流途径
  不同途径,危险性不同,但没有不危险的途径。
?      最危险的是:左手到前胸。
?      判断危险性,既要看电流值,又要看途径。
(四)电流种类
?      高频电流——烧伤比工频电流严重,但电击的危险性较小。
?      冲击电流——指作用时间<0.1~10ms的电流。  种类:方脉冲、正弦波、电容放电脉冲。影响室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It和I2t的值。(I — 有效值)
?      直流电流——持续时间>心脏周期时,室颤阈值为交流的数倍;
?                   持续时间<200 ms时,室颤阈值与交流大致相同。
(五)个体特征
?      因人而异,健康情况、健壮程度、性别、年龄。
人体电阻
人体电阻的数值及影响因素
?      变化范围
  皮肤表皮最外层——角质层其厚度一般不超过0.05 ~ 0.2mm,但其电阻率很大,可达1×105 ~ 1×106 Ω.m。但数十V即可击穿角质层,使人体阻抗急剧下降。
     除去角质层,干燥的情况下,人体电阻:1000~3000Ω;
                 潮湿的情况下,人体电阻: 500 ~ 800Ω。
?    影响因素
–   电气参数: U(接触电压)↑  → RP↓,
                       I  ↑  →  RP↓,
                       f  ↑  →  XCP↓;
–   皮肤表面状态: 潮湿、导电污物、伤痕、破损;
–   皮肤表面接触状态: 接触压力、面积
热帖推荐
yhm321 | 2015-1-21 00: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pmr68 | 2014-6-8 16: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