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上电感器件制作技术分析

[复制链接]
查看1869 | 回复1 | 2011-9-11 16: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片上电感器件应用市场分析:
近年来,迅速普及的手机、便携电脑等小型化无线通讯产品和电子设备的发展,对其构件不断要求短小轻薄以及高性能和低成本。为了与这些产品的发展相适应,精细加工、增大晶片直径的芯片加工工艺不断进步,同时,采用 Si-CMOS 工艺技术的射频模拟电路设计方面的进步也十分明显。在封装工艺方面也引进开发了系统内封装(SIP)技术,由此可以大幅度压缩封装空间。尤其是以芯片叠装为特征的多层芯片封装(MCP)技术,可以将不同功能的芯片融为一体成组件封装(POP),使得封装空间变为极小的 WLP 等。这些实现高密度封装的新工艺技术正在扩大使用范围。其中,WLP 工艺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不用切割芯片,可用整个晶圆片形态进行封装,图 1 是 WLP 技术与原有封装技术的比较。在目前的制造工艺中,集成电路(IC)的封装都是将单个芯片一片一片地封装在一起的,所以,在本质上封装尺寸均比芯片尺寸大,成本也较高。而且,对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装置和传感器产品而言,它们的封装成本要占总成本的 50%~70%。与此比较,晶片级封装(WLP)技术是由晶片原状加上绝缘树脂层、二次布线层、焊盘一起封装后进行切片。切成的单个芯片已具备了封装后的器件功能,它们可以采用常规帖片机安装。因此,封装尺寸和芯片尺寸大小相等,可实现最终的小型化封装。除此之外,晶片的直径越大,芯片的尺寸越小,则从每块晶片上得到的芯片数就越多,每个芯片的价格也就自然地降低了。通常情况下,考虑到封装的可靠性,3×3(mm2)的芯片尺寸可以确定为 WLP 和一般封装的界限。

近几年来,以上所述的 WLP 技术已得到逐步推广,一些厂商开展了包括 WLP 在内的基础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代替现用的封装技术,以缩小封装空间。
为了充分发挥 WLP 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并根据用现有的半导体工艺尚不能达到的功能,各有关公司开展了以下一些研发工作:
① 为了用绝缘树脂膜覆盖整个晶片,可采用前后两道工序加工:即 IC 加工和后 IC 加工。
② 厚膜绝缘树脂层可使得后 IC 加工制成的器件与 Si 基片的距离相隔 10 μm。
③ 因为使用电镀生成的厚的“铜箔”布线,可以降低线条的电阻值。
④ WLP 和基片的安装是采用撞击(bump)进行的,因此有利于降低引线键合产生的杂散电感值。
⑤ 可以利用一些与现成的 WLP 制造工艺相同的工艺技术,故减少了附加成本,而且可以保证封装产品的高可靠性,大批量生产的效率较高。

图 2 所示为以 WLP 技术为核心开发的封装技术。由图 2 可以认为,由于以 WLP 技术为核心,不仅可以实现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装置封装那样的高密度,新颖的封装,而且可以制造后 IC 加工一类的新型器件。采用后 IC 加工制作器件的工序图见图 3 所示。用后 IC 加工,大致可以制作出两类器件:① 采用与现有的 WLP 工艺技术相同的工艺制造的器件;② 追加一些新工艺技术制成的器件。本文以 ① 为例,叙述片上电感器和片上天线的制造。
2 片上电感器制造
2.1 高 Q 值电感器制造

在手机等产品使用的低噪声放大器(LNA)、压控振荡器(VCD)、EMI滤波器等等,必须将功能器件与电阻器(R)、电感器(L)和电容器(C)等无源元件集成为一体。而在硅(Si)晶片上形成的无源元件中,电感器是性能受到限制最大的器件,其主要原因为:①电感器与硅基片耦合会产生损耗。射频模拟电路中使用的电感器是采用CMOS工艺技术制作在硅基片上的,电感器产生的磁通要在硅基片内通过,导致感应损耗。同时,不可以将功能器件放置在电感器的正下方,因此增大了芯片的面积。②电感器的电阻值分量会增大。这是成为多层布线工艺中,铝(Al)导线电阻值增大的原因。其结果是表征电感器性能的指标之一——品质因数(Q值)被限定在3~10之间。有文章指出,低噪声放大器(LNA)中大约占30%的相位噪声是由硅基片上的电感器产生的;另有文献报道称,若把电感器的Q值提高30%~40%,则可使压控振荡器(VCD)的功耗降低到原来的50%以下。这样,首先要使电感器的Q值达到20。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科技工作者在电感器设计优化和利用屏蔽图形的CMOS加工方法上做了许多探讨;另一些工程师采用蚀刻工艺去除掉电感器正下方的硅基片,制作成空心型三维(3D)电感器;还有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装置制作方法制造电感器。但是,用以上方法制作的电感器,其性能的改善并不明显,尤其是存在包括封装在内的贴装可靠性问题。为了克服这一系列困难,日本Fujikura公司的科技人员开发了晶片级封装(WLP)的内置型电感器,图4示出了这类电感器的剖面模型,它们是利用WLP结构和WLP同样的工艺技术,制作在IC上绝缘树脂层和密封树脂层之间的电感器。
试制的电感器样品设计成2.5~5.5匝,线宽30μm、线间间隔20μm,用电镀铜(Cu)二层布线工艺制作。Cu膜每层厚度为5μm,二层共10μm。绝缘树脂层膜的厚度为各10μm,其介电常数为3.2,硅基片的电阻率是4Ω.cm。制成的电感器的光学显微照片示于图5。

测试该电感器的直流电阻(Rdc)与设计值基本吻合。工作于2GHz螺丝电感器的匝数与Q值,电感量(L)的关系见图6所示。3.5匝螺线电感器得到的Q值等于29.4,这个Q值比原来的线电感器的Q值(=3~10)高得多,表明了使用WLP技术可以制得高性能的电感器。同时,从图6可以看到,3.5匝的螺线电感器在2GHz时有L=5.0nH电感值。实测的Q值、L值与设计的Q值、L值比较,其公差分别在10%和2%以内,可见用磁场模拟设计软件和WLP工艺技术,是可以设计、制造出高精度的电感器的。

电感器的特性参数,采用先进的设计系统(ADS)求出。所用的等效电路是普通的π型等效电路。测试结果确认:在3.5匝螺线电感器中的RSi值约为5kΩ。应用6层铝(Al)线由CMOS工艺制作的片式电感器的RSi为数百Ω。很明显,厚膜树脂层有良好的分离电感器与硅基片的作用。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热帖推荐
pmr68 | 2014-2-17 10: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