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行业加快结构调整 力争由大变强

[复制链接]
查看2424 | 回复2 | 2012-5-12 09: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大力推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电器工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今年是电工行业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全行业将在去年取得良好业绩的基础上,继续拼搏奋进,举全行业之力,力促电器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梳理去年亮点纷呈
亮点之一:总体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过去的一年,电工行业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和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按照《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凝聚行业,奋力拼搏,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的较好态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44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8%;工业销售产值达 43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8%;主营业务收入达42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6.06%;实现利润达2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3%;进出口总额达14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1%。
其经济运行呈现诸多特点: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发电设备结构逐步优化;电器产品进出口贸易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总体保持稳定。
亮点之二:实现电工行业“十二五”良好开局。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工作部署,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组织各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通力合作,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电力工业发展趋势,编制完成了《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阐述了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提出了促进电器工业“十二五”发展的措施和政策建议。从发布一年来的情况看,《意见》对电器工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目前,我国发电设备产品结构调整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趋向保持一致。火电机组比重从2006年的86.9%下降到2011年的67.1%,非化石能源(水电、核电、风电)比重逐步由2006年的13.1%增加到2011年的32.9%(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输变电设备实现产品升级,技术附加值较高的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开关设备)已经替代了大部分GCB(SF6气体断路器)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主力产品;超高压、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在内的大型电力变压器在变压器总产量的比重提高了1个百分点。同时,第二制造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有效进展。
电器工业协会积极开展风电、智能电网、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的行业及标准工作。首先,成立了风力发电电器设备分会,启动开展了风电领域行业工作;承担了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联合成立的能源行业风电标委会风电电器设备专业组组长单位,开展了风电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的制订。其次,成立了智能电网设备工作委员会,推进智能电网设备领域行业工作;承担了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联合成立的国家智能电网标准化总体工作推进组智能电网设备标准化组组长单位,搭建了国家智能电网标准体系。
再其次,进一步拓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广大电器企业在发展主业的同时,开始向上下游延伸,向制造服务业转型,实施交钥匙工程。同时,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在旧机组改造、维护,电厂设备安装及运行培训,工程总承包或BOT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最后,继续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
近几年,东方 电气、哈电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特变电工等行业骨干企业承接了大量的国外发电、输变电成套工程。这些企业借助于项目承接实施过程,纷纷加大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并采取在国外设立项目部或办事处、购入土地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基地以及海外公司等不同形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亮点之三:显著提高了协会“三个服务”能力。
主要表现在:积极为政府部门服务,勇于建言献策;真诚热心为行业服务,有效发挥支撑和推手作用;热心为会员服务,及时反映行业热点问题和企业诉求。
亮点之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攻关取得实效。
以哈电机、东方电机等骨干企业为代表的重大装备技术研究和设备制造取得显著业绩;西电集团等大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得国家和行业有关部门诸多奖励;重点开展了“国家清洁高效煤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试验中心”、“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工作,加快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为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热帖推荐
yhm321 | 2013-10-31 11: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3:}
huassss | 2012-5-12 09: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亮点之五: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推进低碳发展。

2011年,电器工业协会及各分支机构按照机械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8%的要求,组织全行业推广节能技术、低碳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发展模式。

由协会牵头,整合行业优势企业、科研院所、检测及认证机构资源,2011年成立中国电器工业低碳技术联盟,搭建行业技术研讨平台并积极探索推进低碳联盟标准制定;协会标准中心会同电站锅炉分会,组织哈锅、上锅、东锅等9家单位完成《火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行业标准等。

亮点之六:发挥标准支撑作用,服务行业科学发展。

2011年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在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奋力推进,在三大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和新成效。包括:不断创新行业标准化工作新机制;组织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标准的制定;继续巩固和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

亮点之七:建立协会信息服务平台,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首先,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了与国外同行业协会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展新领域。其次,积极搭建会展服务平台,加强交流开拓市场。再其次,办好电器协会及分会会刊和网站,强化信息服务,搭建值得行业信赖的信息共享平台。

亮点之八:协会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电器工业协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规范协会各项工作。目前,协会秘书处已完成《分支机构管理办法》。按照国资委、民政部、中机联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使协会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协会各项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企业、贴近市场。

谋划今年任重道远

2012年我国工业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机遇期。由于电器工业自身存在的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深层次矛盾的制约影响,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依然突出,行业转型升级目标任重而道远。对此,全行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

电工行业推进转型升级,应重点关注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高端产品,促进结构调整。鉴于电器工业近年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行业面临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紧迫形势。因此,首当其冲是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端产品发展。作为耗煤大户的发电设备行业,2012年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结构调整”。

二是提高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电器工业要占领新的制高点,必须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尽快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下大力改变产品附加值低、基础发展滞后、成套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受制于人,以及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被动局面。

三是转变粗放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国电器工业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如GE、西门子、ABB、施耐德、三菱、东芝等)相比,不仅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差距大,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材料消耗方面的差距也非常明显。当前我国劳动力、土地、环境等优势已不再明显,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行业经济效益指标同比下降而生产成本继续攀升,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急需通过强化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努力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走出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子。

四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器制造大国,但绝非强国。电器工业尚未形成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形成一批水平较高的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除发电设备制造业外,其他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品牌产品等问题均比较突出,使得我国电器工业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也增加了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的难度。可喜的是,国内一些发电设备和输变电设备骨干企业利用承接国外项目的时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扩大企业影响、培育品牌、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非常有效,值得肯定和借鉴。

五是整合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作为装备制造业重要支柱之一的电器工业,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必须把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与整合基础产业结合起来。一要“固基强本、借力发力”,即在充分利用传统装备制造产业现有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夯实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二要“找准谱系、确定归属”,如对电器工业来说,以高端电器元件为代表的关键基础零部件发展重点应放在智能控制系统上,特别是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处理好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整合传统产业的关系,使传统产业在既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