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发展需要人才保障 煤矿安全:留住人才提升

[复制链接]
查看1736 | 回复2 | 2011-11-24 15: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差收入不高,从事矿工职业既艰苦又危险,因此煤矿在吸引人才和高素质员工方面较之其它行业处于劣势,许多煤矿都存在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少,员工素质低、技能差、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难以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因而记者认为,目前当务之急,不仅是高等院校开设煤矿相关专业扩大招生和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尽快解决煤矿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从业职工文化素质的问题。否则,培养的煤炭专业人员不愿到煤矿就业,有初中以上文化素质的劳动力不愿到煤矿井下,存在的问题将依然难以得到解决。
煤矿留不住人才矿工素质低下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煤矿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下。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然而煤矿却成为文化素质低下劳动力的集中地。在煤矿井下一线挖煤的90%以上是农民协议工,他们来自全国偏远落后、生活贫困的山区,文盲、半文盲占了绝大多数。文化素质极其低下的群体却在极其危险的行业从事着生产活动。
煤矿人才短缺是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关键所在。2004年是近10年来江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但仍发生了几起重大事故。几乎每起矿难的原因都可找到人才匮乏的原因。
——2004年6月安福县大陂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事故前有明显透水征兆,及时撤退完全可以避免伤亡,但由于井下矿工缺乏常识,仍继续作业,最后导致5人死亡;
——2004年5月上饶县双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8人死亡,事故调查发现,井下6个采掘工作面总风量只有300立方,根本无法满足风量分配需要,如果有技术员,根本不至于发生惨剧;
——上栗县平安煤矿2004年7月发生近10年来江西最大一起顶板事故,事故原因竟是请来的“窑师”胡乱指挥,在盲洞上再打盲洞,大面积空顶作业塌方,造成5人死亡……
大部分小煤矿事故都与井下没有专职技术员、矿工不懂安全规程,违规操作有关。煤矿人才紧缺直接导致安全生产无人落实。
萍乡市曾做过一次调查,该市160多个小煤矿90%以上农民工为初中以下文化。在国有大矿情形也是如此,记者到丰城矿务局建新煤矿矿工宿舍访问过六位来自贵州贫困农村的井下掘进区工人,他们中除一人初中毕业,一人小学文化外,其余四人分别只读了两三年小学。虽然煤矿对新招来的农民工均进行先培训后下井,并以老带新传徒帮带,但因文化水平太低,一些农民协议工连基本的安全警示、提示牌上的字都认不全。尽管如此,由于煤矿工作苦、脏、累、险,矿工队伍极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据丰城矿务局坪湖煤矿介绍,该矿井下一线每年都要招收新工人2000多人。该局建新煤矿有一次从外省偏远贫困地区招来100人,培训下井后没多久就跑掉了几十人。今年,坪湖煤矿有点技术的工人就跑了5个,一般的电工跑了十几个,钳工也跑了十几个。
与矿工文化素质低并存的是,煤矿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青黄不接也是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问题。2005年12月22日,《中国煤炭报》二版刊登了一则消息,江西一个乡镇煤矿开出30万元年薪的高价聘任安全技术人员。煤矿安全技术人才在人才市场上的紧缺程度可见一斑。煤矿工作环境差、收入低,人才外流严重。据煤炭工业协会的调查统计显示:许多原来带“矿”字头的高校,后来都纷纷改成了“某某科技大学”,院校中的采矿专业也纷纷下马,由此造成了与煤矿相关专业学生的急剧缩减,大专以上的煤矿专业毕业生每年已减少到只有1万名。可是,这1万名煤矿大学生,进煤矿工作的也只有800人。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得不到补充,煤矿安全管理松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经常存在;不少市县地方政府及其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管理不到位,许多市县、乡镇的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人员真正懂煤矿安全的人员少之又少,只能监管到地面,监管不到井下。据调查,萍乡市90%的小煤矿没有中专以上学历的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全市煤矿急缺专业技术人员260人。而作为国有重点煤矿的丰城矿务局,全局1.3万职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仅1100人,35岁到50岁的占将近8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只有494人,具有煤炭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的技术人员只有28名,采矿、机电、地质等专业技术人才已经出现青黄不接。萍乡矿业集团2004年需大中专毕业生230人,到最后招到110人都是医院和学校专业的,采矿、机电、通风专业没招到一个。我国南方有个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是8.5%,大学生占1%。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先进采煤国家煤矿企业职工专业技术人员比例50%,差距悬殊。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今年6月强调,“煤矿若再招不到大学生,将会面临‘灭顶之灾’。”


热帖推荐
yhm321 | 2014-1-25 21: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3:}
wujin | 2011-11-24 15: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幅提高经济收入待遇筑巢引凤是首选途径
据统计,1998年以前,煤炭院校毕业生在煤炭系统内的就业率在50%以上;到2002年,只有不到15%的毕业生到煤炭企业工作。据9所原煤炭高校的不完全统计,1999年至2002年共有毕业生37931人,到煤炭行业就业的只有3538人,只占9.3%。丰城矿务局局长万火金说, “丰城矿务局已经有10年没有招入一个大学生了。”在没有大学毕业生补充的同时,国有煤矿企业还难以留住现有人才,今年,丰城矿务局就连着走了两个通风处处长。有传言说,国有煤矿的总工程师、主要专业处长等技术骨干,如果愿意抛弃公职服务私人煤矿,可以有几十万乃至近百万的年薪。
知情人士称,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难以提高,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煤矿就业,煤矿企业吸引不来人才,留不住人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煤矿企业工作收入太少待遇过低。据统计,目前国有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不足800元,最低仅300元。而中小煤矿企业雇佣的民工日平均工资是40元/天,全月30天出满勤不休息,一个月的收入也只有1200元左右。
一些国有煤矿企业负责人作了这样的对比:
——上个世纪50、60年代,煤矿工人是老大哥,女人都喜欢嫁给煤矿工人,因为矿工工资高,一人的工资可以养活五六口人的一家子,可是现在一个矿工的工资连养活自己都有问题;
——在原来老的43个行业中,煤矿工人的收入排在第三位,现在是倒数第三位;
——别的行业拉着煤矿工人挖的煤,去炼焦、去发电,职工工资却是煤矿职工工资的几倍。
目前,煤矿经营者年薪收入已有数十万元,而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矿工的收入之低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建立矿工最低工资标准和职业危害防治补贴
     针对我国目前广泛存在的煤矿企业人才缺失、矿工文化素质低下问题,记者建议通过政策和经济杠杆促进这一情况的改善,通过社会募集相应成本资金如由煤矿企业和煤炭用户承担煤矿企业人才成本的主要部分,建立到煤矿企业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矿工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法定的矿工下井津贴、班中餐补贴、职业危害防治补贴等。以较高的经济收入水平和更完善的安全保障吸引较高素质的人员到煤矿企业从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记者认为,目前我国的煤炭价格近年随着市场供求变化虽有恢复性上调,但仍然还很低很不合理,煤矿的安全成本、资源成本、转产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应进入煤炭产品的诸多成本尚未完全进入到煤矿企业成本和煤炭价格之中,当前的煤炭市场价格还远远不能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煤炭资源稀缺程度,远远不利于资源节约。
记者认为,煤矿要实现本质安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必须有数量充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较高文化素质的矿工来保证;而煤矿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升矿工素质,首先必须解决煤矿从业人员待遇问题。要通过政策和经济杠杆促进解决煤矿人才缺失和矿工素质低下问题。应通过提高井下工人工资定额、提高津贴补贴、加大企业工资成本、合理提升煤炭产品市场价格等政策手段大幅提高煤矿从业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吸引至少具有初中或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素质的人员到煤矿工作。建议国家在修订煤炭法等法律法规时,尽快出台强制性规定,明确煤矿企业大中专毕业生和矿工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法定的下井津贴、班中餐补贴、职业危害防治补贴等。以较高的经济收入水平和更加完善的安全保障吸引较高素质的人员到煤矿企业从业。否则,煤矿企业就很难跳出“人才缺乏矿工素质低下——安全管理不到位——盲目蛮干落后生产——安全事故频发”这样一个周而复始、恶性循环的怪圈。
记者以为,特别是建立较高额度标准的煤矿职工职业危害防治补贴尤为必要。据统计,我国职业危害严重,每年约70万人患各种职业病,受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约有2500万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积极防治职业病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煤矿井下设备都有折旧费进入煤矿企业成本,时刻遭受职业危害健康受到影响和损害的矿工的生命就更应该有折旧费,煤矿职工职业危害防治补贴就应该是矿工的生命折旧费,否则人的生命岂不是不如物质设备,以人为本又如何体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